安徽江南泵阀官网欢迎您!
售前咨询:

0563-5092886

泵阀知识

news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泵阀知识 > 泵选型原则与依据‌

泵选型原则与依据‌

更新时间:2025-08-02 15:33:22

泵选型原则与依据‌
一、选型核心原则‌
工艺参数匹配‌
流量、扬程、压力、温度、汽蚀余量等需与工艺要求严格匹配。
极端工况(如蕞小/蕞大流量)需额外考虑安全余量(通常放大5%~10%)。
介质特性适配‌
腐蚀性介质‌:选用不锈钢、工程塑料等耐腐材料(如氟塑料泵)。
易燃易爆/有毒介质‌:优先无泄漏泵(磁力泵、屏蔽泵、隔膜泵)。
含颗粒介质‌:耐磨材质(如双相钢)或带冲洗系统的轴封。
可靠性优先‌
低振动、低噪声、长寿命设计,关键设备需冗余备份。
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‌
综合评估购置、运行、维护及管理成本,避免单纯追求低价。
二、泵型选择逻辑‌
1. 离心泵为优选‌(占比90%以上场景)
优势:高效、结构简单、维护便捷。
例外情况‌:
计量需求→计量泵
高扬程小流量→往复泵/旋涡泵(汽蚀要求低时)
大流量低扬程→轴流泵/混流泵
高粘度(>650mm²/s)→转子泵(齿轮泵、螺杆泵)
含气量高(>75%)且粘度低→旋涡泵
频繁启停→自吸泵(如自吸离心泵、气动隔膜泵)
2. 特殊工况补充‌
爆炸环境→防爆电机+对应防爆等级设计。
三、选型具体步骤‌
明确需求‌
流量:取设计蕞大流量的1.1倍(无数据时)。
扬程:计算管路总扬程后增加5%~10%余量。
介质分析‌
物理性质(温度、密度、粘度、颗粒度)影响扬程与汽蚀余量。
化学性质(腐蚀性、毒性)决定材质与密封形式。
系统布置‌
管道布局、液位差、海拔等影响实际扬程与NPSH(净正吸入压头)。
型号确定‌
方法1‌:通过厂商型谱图,在Q-H曲线上标定流量与扬程交点,优先落在高效区。
方法2‌:若扬程不足,可切割叶轮或调整管路;若流量不足,并联多台泵。
校核与优化‌
粘度修正:高粘度液体需换算性能曲线。
NPSH校验:确保实际NPSH>必需NPSH,否则调整安装高度。
四、备用策略‌
单泵运行‌:常规工况优选单台大泵(能效更高)。
多泵并联‌:
超大流量需求
高备用率(如50%备用→1用1备)
24小时连续运行→1用1备1维修
五、总结‌
泵选型需平衡技术参数、介质特性与经济效益,建议提供详细工况数据由专业厂商校核,确保长期稳定运行。